简介:
骨质疏松症能治好吗?这份防治指南让你骨骼强健少走弯路 弯腰捡东西突然骨折、打个喷嚏肋骨疼……这些听起来夸张的情况,可能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。作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,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9.2%,但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发现问题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清楚骨质疏松那些事。 骨质疏松不是小问...
弯腰捡东西突然骨折、打个喷嚏肋骨疼……这些听起来夸张的情况,可能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。作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,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9.2%,但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发现问题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清楚骨质疏松那些事。
健康的骨骼像蜂窝,骨质致密孔隙小。当骨量流失时,孔隙变大变脆,就成了"豆腐渣工程"。除了大家熟悉的腰背疼痛、身高变矮,这几个信号更值得警惕:
• 指甲变脆易断裂(骨代谢异常的皮肤表现)
• 刷牙时牙齿松动(颌骨骨质流失征兆)
• 轻轻碰撞就淤青(周围骨保护不足)
特别要提醒更年期女性,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骨量流失速度加快3-5倍,绝经后5年内建议做骨密度检测。
抱着钙片当饭吃?其实单纯补钙就像往漏水的池子注水。要想真正改善骨质疏松,需要多管齐下:
1. 钙+维生素D是基础套餐
每天800-1200mg钙搭配400-800IU维生素D,才能钙质吸收。牛奶、奶酪、豆腐都是优质钙源,维生素D则靠日晒或深海鱼补充。
2. 抗骨松药物不可少
临床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(如阿仑膦酸钠)就像"骨水泥",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。但要注意这类药物需空腹服用,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直立。
3. 运动是天然良药
快走、太极等负重运动能给骨骼良性刺激,建议每周3次、每次30分钟。游泳虽然对关节友好,但对骨密度提升帮助有限。
• 30岁前:多喝牛奶多运动,打好"骨银行"存款基础
• 30-50岁:每年检测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
• 50岁后:每2年做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(DXA)
值得注意的时,长期服用甲状腺素、糖皮质激素的人群,以及体重过轻(BMI<19)的年轻女性,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。
Q:骨密度检查辐射大吗?
DXA检查的辐射量相当于自然环境中2小时的暴露量,比胸片低20倍。
Q:治疗多久?
药物通常3-6个月开始起效,但骨密度提升需要1-2年,坚持治疗很重要。
Q:喝骨头汤有用吗?
骨头汤含钙量仅为牛奶的1/20,还含大量脂肪,不推荐作为补钙方式。
记住一个公式:规律运动+均衡营养+科学用药=强健骨骼。如果已经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,可以考虑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治疗。具体治疗方案,建议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评估。